一、項目概覽與動機


二、環境準備與項目創建

  1. 注冊并登錄 MIT?App?Inventor

  2. 新建項目


三、界面設計與組件布局

3.1 Canvas?繪圖區域

3.2 顏色切換按鈕

3.3 線寬滑塊

3.4 文本框與 AI 生成按鈕

3.5 非可視組件


四、Blocks 可視化編程實現

4.1 手動繪圖與線寬控制

  1. 事件: when Canvas1.Dragged
  2. 設置線寬: Canvas1.SetLineWidth to Slider1.ThumbPosition
  3. 繪制線段: Canvas1.DrawLine get prevX, get prevY, get currentX, get currentY

4.2 搖一搖擦除

  1. 事件: when AccelerometerSensor1.Shaking
  2. 清空畫布: Canvas1.Clear

4.3 顏色切換按鈕功能

4.4 AI 背景生成與進度提示

  1. 點擊生成按鈕

    when GenAIButton.Click
     call Notifier1.ShowProgressDialog message="Generating Image" title="Please Wait"
     call ImageBot1.CreateImage description=GenAITextBox.Text
  2. AI 圖像生成回調

    when ImageBot1.ImageCreated
     call Notifier1.DismissProgressDialog
     set Canvas1.BackgroundImage to get fileName

五、測試與優化建議

5.1 功能測試

5.2 性能與體驗提升

  1. Throttle 防抖:對 Canvas1.Dragged 進行節流,防止過快觸發 DrawLine 導致卡頓;
  2. 圖像壓縮:在加載 AI 背景圖時,先按需壓縮,避免過大圖片占用過多內存;
  3. 本地緩存:對最近生成的背景圖進行本地緩存,減少重復請求,提升用戶體驗;
  4. 錯誤處理:當 AI 服務請求失敗時,通過 Notifier 顯示“生成失敗,請重試”,并記錄錯誤日志便于排查;
  5. 多語言支持:將界面文案提取為可配置的字符串資源,未來可支持中英等多語言切換。

六、創新思考與延展

  1. 更多 AI 能力接入

  2. 細粒度擦除與圖層管理

  3. 社交與在線畫廊

  4. 硬件擴展


七、總結

本文以一款基于 MIT?App?Inventor 的 GenAI?Digital?Doodle 應用為實踐案例,深入演示了如何結合 Canvas?繪圖、Accelerometer?搖一搖擦除、滑塊調節線寬按鈕切換顏色Google?Doodle?AI 圖像互動 API(ImageBot1.CreateImage)等組件,實現一款功能豐富、交互多元、易于擴展的數字涂鴉應用。希望本文能幫助你快速上手 Android 端 生成式 AI 背景生成圖像互動 API 等前沿技術,開啟更多創意十足的交互式 AI 應用開發之旅!

原文引自YouTube視頻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fDcE2a3zdU

上一篇:

DeepSeek R1 × 飛書多維表格賦能教育領域

下一篇:

Google AI實驗背后的API技術:Doodle交互玩法拆解
#你可能也喜歡這些API文章!

我們有何不同?

API服務商零注冊

多API并行試用

數據驅動選型,提升決策效率

查看全部API→
??

熱門場景實測,選對API

#AI文本生成大模型API

對比大模型API的內容創意新穎性、情感共鳴力、商業轉化潛力

25個渠道
一鍵對比試用API 限時免費

#AI深度推理大模型API

對比大模型API的邏輯推理準確性、分析深度、可視化建議合理性

10個渠道
一鍵對比試用API 限時免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