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使用Scala Play框架構建REST API
短短三天,團隊在 CI 里被 Anthropic 的 rate_limit_exceeded
攔截了 147 次,平均每小時 5 次——比報警機器人還勤快。
這不是段子,而是 2025 年 8 月,某 500 人規模 SaaS 團隊的日常。
當“一句 prompt 就能出 feature”成為研發信仰,Claude 的優雅回答背后卻藏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:限流。
更麻煩的是,團隊把 80% 的代碼生成任務都押在 Claude 身上,一旦它“罷工”,迭代節奏瞬間崩壞。
于是,一個靈魂拷問浮出水面:
“我們是不是對單一工具過度依賴了?”
Anthropic 在 2025 年 7 月悄悄把 Tier-2 賬號 的 代碼生成類請求 從 20 RPM 下調到 8 RPM,卻只在狀態頁輕描淡寫一句 “capacity optimization”。
同時,Token 級別的并發從 40 k TPM 砍到 25 k TPM。
這意味著:
Claude Code 的魔力在于它能“看懂”整個倉庫:
結果是:高并發 + 高 token = 高頻限流。
實測:一條包含 12 個微服務的 PR,排隊+重試總時間 43 min,比跑完整套單元測試還慢。
retry
次數調到 10,賬單直接翻倍。 模型 | 參數量 | 量化后顯存 | 代碼補全延遲 | 離線可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Code Llama 13B INT4 | 13 B | 7 GB | 200 ms | ? |
DeepSeek-Coder 33B | 33 B | 19 GB | 350 ms | ? |
Qwen-Coder 7B | 7 B | 4 GB | 150 ms | ? |
落地步驟
ollama run deepseek-coder:33b-q4_K_M
; 收益:
搭建一個 API Hub 把請求按權重分流:
{
"routes": [
{ "provider": "anthropic", "model": "claude-3-5-sonnet", "weight": 40 },
{ "provider": "openai", "model": "gpt-4o-mini", "weight": 30 },
{ "provider": "google", "model": "gemini-1.5-flash", "weight": 20 },
{ "provider": "local", "model": "deepseek-coder", "weight": 10 }
]
}
工具推薦:
實測:
claude-only
feature flag,一鍵回滾 < 30 s; 方案 | 月 Token 量 | 平均單價 / 1k | 月費用 | 備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Claude 單模 | 120 M | $0.008 | $960 | 高并發溢價 |
多云路由 | 110 M | $0.0065 | $715 | 競價+本地緩存 |
本地+Claude | 40 M | $0.008 | $320 + $120 電費 | 本地 60 % 命中 |
結果:多云+本地 反而便宜 30 %。
Claude 的 429 不是末日,而是提醒我們: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。
通過本地模型兜底、多云路由、職責分層、緩存模板,我們不僅擺脫了限流噩夢,還讓生成代碼的質量、成本、可控性全面優于“單押 Claude”的時代。
或許,下一次當 API 返回 429,你只會淡淡一笑:
“沒關系,我還有 Plan B、C、D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