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開源 API 與商業 API:一個全面的比較與分析
內容來源:2024GTC爐邊訪談分享,李飛飛對話Bill Dally。
在備受矚目的GTC爐邊談話中,李飛飛與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圍繞AI的發展、人類在AI時代的角色定義、李飛飛的新書《我看見的世界》等話題展開了令人觸動的對話。
如果說去年的GTC爐邊談話,黃仁勛與OpenAI首席科學家Illya進行的是一場對技術未來的漫談,那今年這場爐邊談話就是李飛飛對人類未來的呼吁。
在整場對談中,李飛飛都在用一種很獨特的視角來思考AI的影響和發展,給在AI時代失語的普通人發聲。
在李飛飛看來,所有AI的發展都是關于人,關于具體的人。
以下文章整理自2024GTC爐邊訪談:
Bill Dally:歡迎大家,感謝來到GTC。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樣,都對李飛飛教授要說的話充滿期待。
你是斯坦福以人為本AI研究院(HAI Stanford)的聯合創始人。到目前為止,你認為AI對人類影響最大的領域是什么?你認為未來AI將在哪些領域產生最大影響?
李飛飛: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問題。AI目前對人類的影響是什么?
我認為AI可能是21世紀最深刻的技術,它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、工作和未來。AI是一種智能技術。
在這之前,人類的技術發明大多停留在不涉及智能的層面,無論是發明工具讓我們走得更快、飛得更高,還是發明工具讓我們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東西,這些都還是機械性的。
但AI的發明,如理解語言、翻譯語言、做決策、發現模式等,這些都是人類的基本能力,而現在都受到了這項深刻技術的挑戰。
所以在我看來,AI的影響是對人類的本質、能力和定義的深刻影響。
在我擔任谷歌云首席科學家時,我就看到商業分析是AI的一大應用領域。在醫療、交通、教育、軟件工程等領域,AI的影響將是無邊無際的。
Bill Dally:一些業界名人如埃隆·馬斯克和山姆·奧特曼認為AI可能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。
你怎么看?你認為AI可能帶來的最大風險是什么?
李飛飛: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。作為大學里的人,尤其是在大學校園工作,我們應該被允許提出各種問題,包括AI是否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。
從智力角度來說,這是一個重要的關于未來的問題。
作為一個物種,人類應該認識到,我們發明的一切,不僅是AI,還包括我們正在改變地球的方式,改變我們與環境的關系的方式,都需要我們審慎對待。
但就AI而言,我更關注更直接和緊迫的災難性風險。你提到的一些風險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。
例如,AI可能因為錯誤信息而影響民主,可能取代工作或改變勞動力市場格局,可能影響我們與數據的關系、隱私和公平性。
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管理這項技術的應用,所有這些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社會風險。
Bill Dally:AI的發展歷程與你作為一名科學家的成長歷程交織在一起。假設AI在十年后變得成熟的話,你認為它會是什么樣的?
李飛飛:我想是人類勝利的故事,我們利用這項技術讓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好。
我這么說并不是出于盲目的樂觀,因為我知道世界非常復雜。
對年輕人來說,這個世界有時甚至感覺有點反烏托邦。
但如果你看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,它是很長的。
正如馬丁·路德·金所說,如果我們能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技術,人類文明的弧線是朝著正義、希望、仁愛的方向發展的。
就像在這次GTC大會上,我們只是看到了(技術改變生活的)冰山一角。
我們看到了如何利用這項技術改變醫療,從藥物發現到個性化治療再到醫療服務。
我們才剛剛開始思考教育如何從根本上被改變,因為突然之間我們有了一個教學助手,可以進行深度個性化學習和教學。
我們看到,科學發現可以在強大的機器和認知助手的幫助下加速,這些助手可以真正加速人類已經進行了數百年的科學發現過程。
所有這些都給了我們希望之光,希望我們在五到十年內能利用AI尋找氣候解決方案,普及醫療服務,照顧好地球和我們自己。如果我要寫續集,我想寫的就是這些。
Bill Dally:非常令人興奮的未來似乎已經到來。
我們已經看到模型從早期ImageNet時代的ContralNets,到用于語言的RNN,再到Transformer,發展得非常快。
接下來會是什么?或者你認為未來我們的主導網絡模型會是什么?
你認為基礎模型是會出現在世界層面上?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問它任何關于世界的問題,而它會以多模態四維格式回答我們嗎?
李飛飛:目前最新的是擴散模型。
首先,我繼續相信數據的縮放定律。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終點。
關于我們是否已經看到了語言數據的極限有很多猜測,但我不知道答案,因為我不從事語言領域的工作。
從根本上說,語言是一個一維結構。而我從事視覺工作。它從根本上是三維的。如果加上時間,就是四維的。三維結構要豐富得多,但也復雜得多。
當我們用大數據進行擴展時,如果是完全盲目的擴展,那么我想英偉達會很高興,你們會賣出更多芯片。
但我想看到的是結構化建模,或著說偏向于三維感知和結構的模型與大數據相結合。
我認為,要真正創造出空間智能,創造出我們今天仍然缺乏的世界模型。
我確實認為基礎模型會出現在世界層面。我認為你不需要只是問它問題。這是一種以語言為中心的交互方式。我認為實際上你應該可以與它互動。
看看人類,或者生物體,作為一個計算機視覺人,我想提醒大家一件事。
自然花了5.4億年的時間來創造感知大腦。而創造語言,大腦只花了幾十萬年。所以感知是非常非常深刻的。
Bill Dally:這是一個很好的觀點——感知領先語言幾百萬年。或者說感知更難,所以需要更長時間。人們對AI的一個擔憂是它會擾亂就業市場。
你可以說它會創造就業機會,也可能使其他工作變得不那么重要。
你認為什么樣的人類工作是AI或機器人永遠無法取代的?
李飛飛: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,也是一個危險的問題。
自人類文明伊始,我們的祖先想象過的每一種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機器協作完成的,像移動、飛行、計算等等。
工作的定義是什么?如果工作是一項任務,比如抓起某樣東西或做一個煎蛋,我想它會被機器完成。
但如果工作是人性的一部分,是定義我們創造力的一部分,定義我們的獨特性,定義我們的意圖、我們的同情心、我們與他人獨特的情感聯系,以及我們每個人對他人或對社會可能產生的獨特貢獻,那么我認為這些永遠不會被完全取代。
我們會利用機器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這類工作。我沒有看到一個根本性的取代。
讓我們再次回到醫療保健領域,我花了幾十年時間在醫院里照顧我年邁的父母。每次我帶著父母走進病房,我都會看著人類照顧人類,或者人類需要人類來照顧人類。
在這種關系和互動中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東西,是任何機器人、AI、電腦、AR/VR,或者你認為的任何下一代技術都無法完全取代的。
在人性方面,在人與人的互動方面,有太多超越了計算、計算、機械的東西,我認為這些將是會保留下來并不斷演變的工作。
我們將越來越多地被機器賦予超能力,但作為人類的核心不會被取代。
Bill Dally:剛才你講到了人類的同理心、情感聯系、關懷還有創造力。
創造力是人類的核心特質,但如果我們選擇訓練AI模型具有這些特征,我們能做到嗎?
我們可以建立有同情心的AI模型,讓它能夠在情感上與人聯系嗎?
李飛飛:在某種程度上可以。我再次強調一下,我從事計算機視覺工作。現在已經有了深度創造性的文本到圖像以及文本到視頻的生成(模型)。
但我也認為,就像這里沒有人能預測下一個愛因斯坦會是誰一樣,這種創造力以及創造力的不確定性,將永遠存在于我們人類社會中。
所以無論你如何訓練機器,你都無法訓練出人類的智能或人類創造力。
這不僅僅是愛因斯坦,還有貝多芬、莎士比亞、梵高。還有太多太多了。而且不一定非要是那么聰明的人。
我自己的孩子,我不認為任何機器都能創造出那樣一個甜美、聰明、幽默的小家伙。
Bill Dally:這是獨一無二的人性,機器永遠無法取代。說到創造力,生成式AI正在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。
OpenAI最近推出了Sora,你可以輸入一個提示,就能得到一個看起來很棒的視頻。
也許當你在十年后,是否會發展到如果你想看一部電影,只需寫幾行提示,它就會為你生成一部兩小時的電影?
李飛飛:我不認為這需要十年,多生產一些B200,它很快就會出現。就技術而言,我認為這即將到來——創建更長時間的生成性世界、生成性故事情節、生成性角色互動的能力指日可待。
Bill Dally:在這樣一個世界里,我們有AI程序生成大部分內容,那些在好萊塢或游戲工作室等地方的人類內容創作者的角色是什么?
李飛飛:這又回到了人類的獨特性。我不知道你們中有多少人是宮崎駿、吉卜力工作室的粉絲。
他們是最棒的,我就是喜歡一遍又一遍地看他們的電影。從計算機圖形學的角度來看,它相當初級,他們不做皮克斯和夢工廠那樣的(復雜)圖形。
然而那些獨特的故事,比如《龍貓》的故事多簡單,那部電影中人性的表達那么單純,除了宮崎駿,沒有人能創造出那樣的東西。
我認為這仍然是人性。
AI會創作電影,會創作娛樂人們的內容,但只有人,能利用AI創作那些能觸動他人、啟發他人或服務他人的內容,AI做不到。我確實看到了這種共生的可能性。
Bill Dally:你的意思是AI基本上會接管這些創意事物的制作部分,制作真正引人注目的視頻,讓圖像看起來很棒。
但最終在情感層面上與人聯系,去講述一個能讓人流淚的故事,這將是人類應該努力的部分。
李飛飛:沒錯。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一點,就是在這個機器時代,不要忘記我們的人性,不要忘記我們的尊嚴,不要忘記彼此的尊嚴和人性。
這就是我們的核心,這就是我們的獨特之處。這也是我們構建機器應用、使用機器的開端。
Bill Dally:你還有什么想傳達給觀眾的嗎?
李飛飛:跟年輕觀眾交談時,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。
而每次有人問這個問題,我仍然會被觸動——那就「我」在這個AI時代的角色是什么?
比如我,我不是計算機科學家,也不是斯坦福大學的理科專業;我不做軟件工程,我不在有電腦的家庭長大的。
我熱愛跳舞。但所有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問我,他們會在AI時代扮演什么角色。
因為AI看起來如此復雜,它有7000億個參數,你怎么用自己的大腦來理解這么龐大的東西呢?
然后是所有這些花哨的詞,transformer、生成式、擴散式,它們似乎離你每個人都很遙遠。
但我真的想把它歸結為:它是一個工具。它是一個需要一些數學和計算來實現的工具。
但歸根結底,人類不僅是工具的創造者,我們也是如何使用工具的決策者;
我們是工具應用的創造者,我們也是工具的用戶;我們是決定如何管理工具以及管理想要使用工具的人的選民。
所以在參與AI方面有很多公民的可能性。
我特別希望年輕人,那些熱愛藝術、熱愛社區、熱愛法律、熱愛醫學、熱愛化學的人,無論你的興趣是什么,都能以負責任的態度擁抱這項技術,你們實際上可以為讓它變得更好、更好地使用它而有所作為。
這真的是我對每個人的懇求——你們在AI發展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,請加入我們,讓AI變得更好。謝謝!
來源:筆記俠
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@元宇宙與人工智能三十人論壇